学习要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
发布日期(Date):
[2020-03-03 T 16:58:41]
|
作者:文祺、赵炎
作品名称:全国高校专业解读
网站知识内容来源全部名单: 查看
发表说明:
专家详解高校专业、优势专业清晰可见、受限专业时时提醒、顶尖院校特色详解、对应职业科学定位、就业方向明确指导。(注:2019年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电能、化石能源,等等。我国高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尚没有高校开设生物质能相关专业。大多数高校是在原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增设了部分与新能源有关的选修课程,作为对新能源领域知识的一种补充,或进行了专业名称的更改。所有这些,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还是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尚不能适应国家对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新能源科学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主要课程:本专业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上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要求,既注重“厚基础”,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又注重“宽方向”,丰富课程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结构”的形成。理论部分:在基础教育系列中重点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实践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单独设立“能源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目的是充分利用学科的开放式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顶尖院校: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未来可从事职业岗位:电动车总布置工程师、充电桩销售工程师、汽车零部件销售工程师、车辆底盘工程师、汽车内外饰采购经理、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项目材料编写专员、投资项目经理等。就业热门行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教育/培训/院校、电气/电力/水利、机械/设备/重工、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咨询、人力资源、财会、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等。就业热门城市:深圳、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苏州、厦门、天津和惠州等。电气类。电气是电能的生产、分配、传输、使用及电工装备制造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它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包括基础理论、技术应用、设施设备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向依靠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已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本专业主要涉及电力、新能源、节能、装备制造、高低压电器、汽车电子等领域,培养以电路理论和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控制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为特色的工程技术人才,属强弱电相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系统工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本专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
|
|